元明武库 四欧秘珍 吴湖帆旧藏 明初拓本《天发神谶碑》

作者: 湖西拍卖

作者简介: 2015年成立,专业的古籍碑帖古美术文献拍卖平台,致力挖掘藏品价值,期待您的关注。微信拍卖小程序:湖西拍卖

描述: 原石刻立与存燬 天发神谶碑,又称天玺碑、天玺纪功碑、三段碑、三击碑,吴天玺元年(276)立。吴帝孙皓佯称天降神谶文,假托祥瑞,欲借以稳定民心,巩固帝位。碑文相传为东观令华覈撰写,书法家皇象所书。其书法异于常见篆书,转笔处易圆为方,横画垂芒,竖画悬针,笔力雄健,矩度森严,于中国书法史中独占一席之地。 碑文刻于圆幢形石上,不知何时而断为三段,传因遭雷击所致,或说南朝刘宋时即已断。上段存二十二行(有一空行),中段存十九行,下段存十行(有一空行)。后增刻题跋三则:宋元祐六年(1091)三月胡宗师跋在上段之尾部,宋崇宁元年(1102)石豫跋在上段顶部之前,明嘉靖四十三(1805)耿定向跋在上段顶部之后。原石旧在江苏江宁县天禧寺,后移置县学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五月尊经阁火灾,此石尽燬。 递藏与装池 此本自乾嘉以来经书画篆刻家文鼎、嘉庆进士朱文来、收藏家丁彦臣、晚清大臣张仁黼递藏,并曾得书法家方朔寓目,钤审定章一枚。册后有一段前人墨笔题识,惜无落款。从题识中知何昆玉辛未年(1871)游汝南时得此本,寄赠友人(即此题识书者)。题识中又言其藏有天发神谶碑全本。审其墨迹特点及递藏关联,基本可以推断此为丁彦臣所书。丁氏曾刊刻有《梅花草盦石刻钩本》,其中《天发神谶碑》所据底本很可能就是此题识中提及的二百十七字全本。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吴湖帆又据丁氏刻本双钩补足,诚是奇缘! 此本民国初年为吴湖帆所获,后为友人蒋祖诒以戴熙画作易得。1933年蒋氏重加装池后,复请吴湖帆题签、题跋等。次年又请褚德彝书跋。1935年归许修直,并制布函套珍护。后归孟氏妙鉴斋宝藏。 这是一册经吴湖帆之手进一步升华了的善本碑帖。此本之装治当与吴氏斋中至宝四欧宝笈同出自装潢圣手刘定之。蒋祖诒在重加装池时显然是参照了以四欧宝笈为代表的吴氏碑帖藏品装池风格。古锦面包木书衣,四周以硬木条镶边,有吴湖帆癸酉(1933)九月题签。首开吴氏篆书题端,次吴氏手绘校碑图,次又吴氏作碑式图,字体仿碑文,极精工,几可作缩临书法观。册中装裱依碑文缀合次序,所缺字据丁氏刻本以墨笔双钩补足,并书有题识多段,末又以泥金小楷抄录崇宁石豫亨、嘉靖耿定向两段刻跋,册后又书有四百余字长跋。册内钤有其不同藏印近二十方。蒋祖诒在重装时另一值得称颂的地方,在于将前人的收藏印鉴和题记剪移,保留了重装前珍贵的递藏信息。 此本之可宝贵 天发神谶碑作为三国东吴传世为数不多的刻石之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其书法得到后世很多书家的追捧。张廷济评此碑:“雄奇变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近代吴让之、徐三庚等篆书大家多曾取法此碑。 自嘉庆十年石燬后,拓本价格日增。据张廷济《清仪阁笔记》载:嘉庆十三年(1808)南京碑刻店尚有三段碑,索价已十金,嘉庆十四年(1809)到金陵访之肆中,虽悬十金不可得。上海图书馆藏乾隆拓本册中所载光绪末年售价已高达一百四十两。(见仲威先生《碑帖鉴定要解》)罗振玉藏本后为朱翼盦购得,据其《欧斋藏碑帖目录》载,此册购价高达二千元。而其所购之明拓“黄帛本”石鼓文只有一千元。天发神谶碑价格之昂亦由此可见一斑。

元明武库 四欧秘珍 吴湖帆旧藏 明初拓本《天发神谶碑》

推荐视频